戏曲传乡情、银龄展风采、非遗润心田、文旅促振兴……在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期间,扬州市邗江区持续开展各类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,激发文明实践内生动力,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,为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杨寿镇永和村:
非遗扬剧点亮五一“文化夜宴”
百姓舞台唱响时代“精神和声”
五月的永和村,春意正浓,文化更暖。五一劳动节期间,一场由非遗扬剧担纲的“文化惠民盛宴”在永和礼堂火热开幕。经典剧目《母子恩怨》《孟姜女哭长城》以“百姓舞台”为阵地,用“一招一式”演绎传统美德,以“一唱一和”传递时代新风,为群众送上一道道“冒着热气”的精神文化大餐。
《母子恩怨》唱的是家长里短,讲的是人间至情。舞台上,母亲“摔碗捶桌”的泼辣与儿子“垂首捧药”的隐忍形成鲜明对比,台下观众时而屏息凝神,时而抹泪唏嘘?!罢庀费莸木褪俏壹腋舯诶贤跫业墓适?!”村民王师傅指着台上角色笑道,“前些天我还为孩子高考志愿和媳妇吵架,看完这戏才明白,家和才能万事兴??!”《孟姜女哭长城》悲的是个人离合,颂的是家国大义。当孟姜女“水袖抛寒衣”的悲声响起,礼堂内数百盏手机电筒齐齐亮起,化作一片“星海”?!肮ブ坏泵辖强薹虻娜跖樱裉觳哦薜氖乔蛲蛐蕹こ堑陌傩?!”90后观众小吴在朋友圈感慨,“原来爱国精神早就刻在咱们老百姓的骨子里了。”
“过去看扬剧要跑几十里路,现在戏台就建在家门口!而且每年重大节日都有演出,实在是太好了。”永和村村民李奶奶抱着小孙女,早早来到礼堂占座。五一期间,永和礼堂化身“文化会客厅”,5月1日和2日连续两场扬剧演出场场爆满,观众中既有银发老者,也有年轻父母带着孩子,甚至不乏邻镇村民驱车赶来“追戏”。据统计,2场演出累计吸引800余人次观演,创下当地非遗展演参与人数新高。
蒋王街道何桥社区:
音乐课堂传递温情,歌声唱响银龄自信
在蒋王街道何桥社区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聚焦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教、老有所乐”,组织开展“银龄之声”音乐教唱活动,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参与。
课堂上,指导老师从歌曲《搀扶》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涵入手,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解发声练习,普及声乐常识,指导大家通过呼吸来训练发音技巧,并鼓励大家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融入演唱,让歌声更具感染力。
“姚老师总能发现我的声音特点,让我找回了年轻时的歌唱热情!”68岁的马叔叔在课后开心地说道。在姚老师的专业指导下,学员们不仅提升了演唱技巧,更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与快乐。
在课程尾声的展示环节,学员们用独唱形式深情演绎《搀扶》,真挚动人的歌声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。通过开展此次活动,不仅让社区居民掌握了专业的声乐技巧,更在艺术交流中增进了邻里感情,营造了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。
新盛街道大刘社区:
青春印记,绽放芳华
为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,近日,大刘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“鲜花拓印 中药香囊”手作活动,将青春创意融入非遗技艺,以自然之美共绘青春画卷,为社区注入传统文化新活力。
活动现场,青年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,将三色堇、杜鹃花、蕨叶等新鲜花材精心排列,通过锤击拓印、色彩晕染等手法,将花朵的形态与纹理永久保留在香囊包上。敲打声此起彼伏间,素色布面逐渐晕染出缤纷花色,春日气息跃然眼前。“每一锤都要控制力度,才能留住花瓣最生动的模样!”参与者小陈感慨道。
活动还融入环保理念,鼓励使用落花落叶创作,传递绿色生活态度?!暗谝淮纬⑹酝赜?,没想到普通的植物能变成艺术品!”参与者侯女士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?;疃殖』股柚昧舜匆獗绕椿方?,青年们互相交流拓印心得,分享创作灵感。拓印完成后,青年们开启香囊制作环节,大家将薰衣草、橙皮、艾叶等中药材装入帆布袋,亲手打造出独一无二的“国潮香囊”。
竹西街道竹西社区:
小小社区主理人,赋能青少年成长
社区生活是赋能青少年成长的最好素材,社区教育亦是家庭教育的延伸。为了让孩子们拥有快乐、安全、有趣的周末、假期时光,社区持续拓宽社区教育的教学场景和课程资源,在没有围墙的社区学校里培养应对未来的底层能力。为此,社区组织召开“小竹笋童言议事会”,一方面了解和满足孩子们的真实需求,课程内容、课程时间让孩子们自己说了算;另一方面将青少年群体发展成为社区治理中的一员,招募培养一批“小小社区主理人”。
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上,家长和孩子们就2025年社区青少年课程活动进行了交流讨论,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?!拔蚁不犊蒲笛榭纬蹋乇鹩幸馑迹 薄拔揖醯每梢约尤胫驹阜窨纬?,老师经常鼓励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,累计时长可以获得实践小种子奖章?!薄翱梢园寻踩逃杓瞥擅苁姨油延蜗罚⒆用遣斡肴惹榛岣?。”8名“小议员”和家长们正激烈讨论着社区课程的安排。经充分的讨论,会议最终形成一致决议,将书法、手工制作、科学知识普及、非遗体验、体能训练、户外拓展,列入2025年社区重点开展的青少年课程,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深入发展,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同时,开设“小小主理人”志愿服务岗,设置垃圾分类“督导员”、老年智能课堂“小助手”等轮岗制岗位,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。
会后,刘玉晨家长说道,“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社区议事会,没想到社区的青少年活动能让孩子自己选择?!币槭禄嵴偌私樯?,对于新开的课程项目,家长们可以选派一名“课程体验官”和孩子们一起试听,对课程内容、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效果进行直观评价。
方巷镇:
从“接得住”到“留得下”
北山小镇“共富行动”解锁全域旅游新打法
“嚯!这么多人,还有地方停车吗!”来自山东的游客王先生刚下沿湖桥就被眼前景象惊得直咋舌。五一的沿湖宛如打开的百宝箱,皮划艇如彩蝶点水,橙黄色救生衣在碧波间跃如锦鲤,双桨破开的水痕在湖面摇曳出交织的银弦,五十米开外的射击场不时爆出喝彩,摸鱼区早被小朋友占领,防水裤摩擦的窸窣声里,小桶倾倒时哗啦溅起的水花应和着此起彼伏的欢叫。临时停车场里,挂着浙、沪、皖、鲁、豫、青、鄂、陕、蒙牌照的车辆正见缝插针找车位——这幅《清明上河图》般的现代乡村图景,拉开了沿湖五一假期的火爆序幕。
“五一”五天假期,沿湖村乡村旅游形式创新,邀请裔家村、合玉村、三里桥村、利民村、联合村、庙头村、方家巷社区参与方巷大旅游氛围,以沿湖村为“核”,7个村(居)借势五一“抱团出圈”:11家餐饮全部爆满,4 家民宿提前半个月订空,1 家新开的渔家乐酒店入住率达100%,全镇土特产销售额同比增长34%。更重要的是,周边7个村居都尝到了甜头:裔家村牛肉汤销售额突破万元,庙头村农产品订单排到了六月,打造的红船轻食吧成了“网红打卡点”。
为了迎接八方来客,让游客 “玩得舒心”,沿湖村新增了临时停车场指引牌,志愿者统一穿着“品味方巷”工作服在路口疏导交通;民宿老板们组成“帮帮团”,主动帮游客联系周边村居的住宿;最让游客惊喜的,是游客中心二楼的简餐食堂——30元一份荤素搭配,米饭管够,汤随便喝。“村里的农家乐都订满了,本打算去其他地方吃午饭,没想到游客中心二楼还有食堂。”浙江游客张先生端着餐盘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