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M品茶坊阁楼_万花楼快活林信息论坛_深圳品茶论坛网_唐人阁论坛2025

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.jpg
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.jpg

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

投稿:jswmw@jschina.com.cn

江苏文明网 > 宿迁 > 正文
生态与产业共融绘就泗阳乡村振兴新图景
2025-07-22 10:35:00  来源:宿迁日报  

近年来,宿迁市泗阳县以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为抓手,坚持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理念,将河道整治、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、民生改善紧密结合,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之路,让这条河道成为造福百姓的生态河道、富民河道。

生态修复:让故道焕发自然生机

黄河故道曾因历史变迁等因素影响,面临河道淤积、水质下降、植被退化等问题。泗阳县将生态修复作为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的首要任务,系统推进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。

通过实施清淤疏浚、岸线整治、堤防加固等工程,黄河故道行洪能力显著提升,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。同时,在沿线科学布局,建设生态湿地、滨水绿廊;种植芦苇、菖蒲等水生植物,投放鱼虾等水生生物,以此构建起完整的水生态系统。如今,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两岸绿树成荫、鸟语花香,成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,也为群众提供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。

“以前河边杂草丛生,现在通过建设,河道里碧波荡漾,河道两边绿树繁花,景色宜人。饭后带孩子出来走走,心情特别舒畅?!奔易』坪庸实栏浇木用裢跖靠牡厮?。

生态环境的改善,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带来的变化。

产业赋能:让资源变为富民资本

在守护好生态底色的同时,泗阳县充分挖掘黄河故道沿线的土地、文化等资源,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文旅产业,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

依托黄河故道沿线肥沃的土壤和优质水源,泗阳大力发展稻虾共作、果蔬种植等高效农业。在卢集镇千亩稻虾养殖基地里,水稻与小龙虾“共生共荣”,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又实现了“一水两用、一田双收”,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翻了几倍。同时,沿线打造草莓、葡萄等采摘园,发展订单农业,通过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。

文旅产业也成为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的亮点。泗阳县深入挖掘黄河故道文化、农耕文化等资源,打造了黄河故道文化展示馆、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等景点,推出“生态观光+文化体验”旅游线路。每到节假日,沿线的农家乐、民宿生意火爆,游客在这里赏田园风光、品特色美食,感受故道风情。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,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沿线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0%,带动旅游收入大幅提升。

“泗阳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文旅产业发展很好,到这里旅游可以品尝特色美食、欣赏自然美景、体验乡村文化,真是让人心旷神怡、流连忘返?!蓖獾赜慰托煜壬傅姐粞艋坪庸实郎幻窭鹊牢穆貌捣⒄?,赞不绝口。

协同发展: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
生态修复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,产业发展又反哺生态?;?,形成了良性循环。泗阳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,将沿线村庄、产业园区、旅游景点串联起来,构建起“生态+农业+文旅”的融合发展格局。

沿线村庄借助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契机,改善人居环境,发展乡村旅游;农业基地采用绿色种植、养殖模式,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;文旅项目注重生态?;ぃ苊夤瓤?。这种协同发展模式,不仅让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焕发新活力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如今的泗阳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,既有“清水绿岸、鱼翔浅底”的生态之美,又有“产业兴旺、百姓富足”的发展之景。下一步,泗阳县将继续深化生态与产业的融合发展,让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成为展示泗阳“绿色”发展的亮丽名片,为百姓带来更多福祉?!?本报记者 史少佳

责编:秦春凤
上一篇
下一篇
听新闻
放大镜
点我回到页面顶部